第一百九十五章 网开一面(2 / 3)

过河卒 莫问江湖 3159 字 6天前

了,太平道主要还是江北等地,包括东海和凤麟洲,太一道则以北地为主,主要是北庭和辽东、新罗等地,庞大的齐州道府肯定是要拆分的。

其实从地域大小来看,太一道和太平道的地盘必然是萎缩的,这是战败的代价,反而是全真道的地域一再扩张,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大道——灵宝道的地域固然够大,可论起质量,那就远远不如了,而且真要比大小,全真道也未必落于下风,要知道西域、婆罗洲和罗娑洲可都划归了全真道。

这也是应有之义,谁让大掌教是全真道出身呢,大掌教想要掌握实权,必须有自己的基本盘,全真道就是齐玄素的基本盘。

正一道则吞掉了本是三道共治的江南道府,虽然与全真道相比,略显不足,但张家却是为之一振。全真道恰恰相反,全真道壮大许多,可作为全真道核心的姚家反而是有所萎缩,不如先前之盛。

齐玄素要算清兵事账目,也要算清楚政治账目。

除了道统之争、地域之争,还有族裔政治、教派政治等等。

齐玄素针对道统之争和地域之争,实行了金阙改制,面对族裔政治和教派政治,则推出了三教大议。

族裔政治不必多说,中原人、凤麟洲人、南洋人、婆娑洲人、塔万廷人、金帐人、罗刹人,乃至西洋人。

教派政治也不必说,道门、儒门、佛门、圣廷、萨满教等等。

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矛盾。

以前道门的应对办法很简单,大力镇压,谁不服就压谁,一直压到服气为止,结果是攘道派层出不穷,从南洋到凤麟洲,每隔几十年就要闹上一次。佛门问题更是从玄圣时代到现在都没有彻底解决,儒门看着低眉顺眼的,可瞅准机会必定整一个大活,道佛之争的时候,儒门就搞出了一个大报恩寺之变,险些把东皇给葬送了,到了现在,又半是迎合半是窜撮着大玄朝廷搞出了道门分裂。

眼看着统治成本越来越高,道门又分裂内战,实在是压不住了。既然不能全剿,那就只能剿抚并用了,三教大议也是顺应时势。

儒门这边没什么疑问,程太渊是战犯,是元凶,不能进入三教大议,自然是从一开始就坚定站在道门这边的张太虚出任次席。

佛门那边,道门派出了使者,不过佛门迟迟没有回应,态度暧昧,似乎还没有认命,想要再观望一下。有空王压制,佛门内部的亲道派也没法跳出来,所以就是整个佛门都沉默了。

齐玄素也不在意,若是那烂陀寺执意要缺席,那他再扶持中原佛门就是了。

除此之外,齐玄素还让刘桂给金公祖师带去了一封信,内容没什么稀奇,主要就是劝降,让金公祖师识时务,不要执迷不悟。

至于金公祖师答应或者不答应,都不会太过影响大局。

人事即政治,齐玄素整日忙着这些事情,不过在闲暇之余,还是见了五娘亲自押送至玉京的景真明。

齐玄素让姚懿拟定的战犯名单还未发布,名列名单之上且排名十分靠前的景真明便已经兵败被俘,这还是让齐玄素有些高兴的。

这也是南北开战以来,第一个被俘的北方大将。

齐玄素见到景真明后说道:“景大都护,我记得你当年跟七娘做过生意。”

别说景真明被封住了修为,便是没有封住,也绝不是齐玄素的对手,所以他没有表现出倨傲不服之态,反而是深深打量着齐玄素,好像是第一次见到齐玄素,平静以对:“是。不过那时候的姚齐只能委身于隐秘结社,上不得台面,如今已然入主万寿重阳宫,而我却成了阶下之囚。人生际遇之奇妙,莫过于此。”

齐玄素又道:“当初我奉命于败军之际,出镇西域,当时你是西庭大都护,后来达尊冲突,你也参与了,我们算是共事一场。看在这个情分上,我可以酌情赦免你,你愿意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