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吃的在大明(2 / 3)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3071 字 29天前

,都察院并没有给他新的命令。

但辽东边墙之内目前已经不需要怎么实边了,甚至有数万百姓生活在边墙之外的宽甸六堡等地。

说要实边,那自然只能是实新边。

他看着常庆安:“迁到边墙之外?”

常庆安不明说,只回答道:“仅昌明号、宗明号和山西各家,恐怕最终就要迁来两三万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光棍汉,按台在辽东,还望帮忙做个月老,汉夷不拘。”

程启南怔怔地看着他,问了一句:“粥厂?”

常庆安只笑道:“粮食,我和张行首会操心的。其他事,就要按台操心了。”

程启南大约看到了谋划的一角。

可是要拓出来的新边在哪里呢?

想着粥厂的位置,想着不久前女真虏酋都去了蓟州镇,他默默点了点头。

看来倒要盼着女真人多带些女眷来就食。

战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熊廷弼和大明能考虑到的问题,努尔哈赤也考虑得到。

赫图阿拉城里,何和礼眼神复杂但又认真地看着龚正陆:“龚先生,王上让我们备粮,这可怎么备?三部加一起,部民十余万,还都是青壮……”

努尔哈赤回来之后,对这个大明皇帝都亲自提到的人当然是纠结的。

一方面这家伙应该除去才是。能让大明皇帝都知道,他与大明有没有联络?

但既然大明皇帝都知道了他,除去他,是不是显得建州包藏祸心?

既然迫于无奈必须要信一次大明,努尔哈赤反倒给龚正陆升了官,如今是个正儿八经的掌文书官,恢复了往日旧职。

何和礼更知道,努尔哈赤准备在将来打下朝鲜东面之后另编一个汉人、朝鲜人的旗,让这家伙和他的后人做旗主。

所以现在何和礼不能以往日态度对待他了。

毕竟大明的压力给到了,既然势不可违,大家只能共渡难关。

皇帝许诺的将来还看不到,但三部权贵和青壮都要过来这边,多出来的十余万人怎么过这个冬,这是看得到的难题。

“额驸,先是备薪柴,这事要安排好。三部部民不见得能带足够帐篷过来,这些也要备。粮食自然最难,羊羔和马都要留种,最好的法子只能是去买了。”

“这么多人的口粮哪里买得起?”何和礼也知道,“何况,宽甸边市和抚顺关那边,汉商必定坐地起价。”

龚正陆严肃地说道:“事关部族安危,额驸若信得过我,便与我一同亲去抚顺关外和大明边臣谈一谈吧。皇帝陛下既许了恩典,又有大事要女真来办,总不好亏待女真,让各部心怀怨恨。”

“……若非定要让出三部之地,何至于此?”何和礼不免埋怨。

“建国称王何等之难?”龚正陆摇着头肃然道,“何况,若能拿下朝鲜咸镜道、庆尚道和江原道,那里比三部之地暖和多了,又能沿着海北上拓下那些女真小部之地。难关只在眼前,王上若不能让皇帝陛下信其忠顺,谈何称王受册?”

“你就这么信大明皇帝的话?”何和礼盯着他。

“我信不信不重要,女真只能信!要不然,就只能起兵征战,让大明斟酌利弊得失,再以和为贵。”龚正陆坦然看着他,“额驸选哪条?”

努尔哈赤已经选了,何和礼还能怎么选?

正如龚正陆所说,想在大明边上建国称王谈何容易?尤其是皇帝的注意力正放在女真身上。

何和礼长叹一口气:“没那么多钱。十余万人过来,怎么安置都不好。建州族民本就会有怨,这时不好把阿勒班定得更高,让他们心里更有怨言。没足够的货物,筹不够钱。就算货物多了,大明商人又会压价,一样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