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本都督不日就要去广顺关。既已收兵,十二月二十之前,到广顺关与叶赫部议和!”
“改到关内?”何和礼愣了一下。
“要么就当真弃之,要么就都养起来。”袁可立也不与他委婉,“让努尔哈赤自己做决定吧!”
大明不要建州部的老人和青壮,现在摆明了只要建州部的妇孺。
何和礼看着这大明的左军右都督、前任辽东巡按。
他升官非常快,魄力十足。
先以粥厂诱了人过来,把大明仁义的牌坊立了起来。灾民变多之后,几处边关立刻有了增兵的必要。
看似防备灾民作乱,实则焉知大明没有另外打算?
努尔哈赤告诉过他,朵颜诸部的头领就那么突然被带回了大明处决,神鬼莫测。
大明永远是女真各部的头号阴影。不管是叶赫部纠集九部联军攻打建州,还是建州开始一统各部的步伐,都是趁着大明在援朝抗倭无法分心。
原来设粥厂也是计。
等建州这边帮着散播消息让更多人跑到这里来就食以减轻压力之后,大明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何和礼没有办法,只能先带着拿来的那部分货物换得的粮食回去。
价格确实是公道的,与往常无异,但带了多少货物就换多少,而且能换到的数量也设了限。
等他离开,袁可立再把程启南和张志征叫来了。
“说是这样说,届时你这边要用工,就提条件。结亲,一家一家的带来,先安置在宽甸六堡一带。”袁可立对张志征说了他之前向建州提的意见,“换得的皮毛,就地缝制成衣裳、被衾,做工差一点不打紧,制成了就往开原那边运。这边如果粮食吃紧,就先动用部分预备用作行粮的军粮,我已传令各道。”
“下官明白。”张志征问道,“都督是想以工代赈?”
“不错。虽然都只是老弱妇孺,也有用处。只是施粥赈济,迟早生乱。”袁可立又对程启南说道,“程按台,你就先在这里主持一下大局吧。熊抚台那边,我自与他分说。”
“是。”
袁可立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广顺关那边。
对三部之地,大明志在必得,绝不可能受阻于老弱妇孺们的过冬压力。
被遗弃的女真人并没有全部过来,只有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既然过来了,也正好方便大明去消化,并且作为将来收拢其他人的宣传员。
困难当然有,要付出的成本也不低,但这正是袁可立这些大员们该体现才干的时候。
在袁可立心目当中,将来若想稳稳控制住三部之地,首先应该做的便是道路。
老弱妇孺确实无法进行修路这样的重体力活,但不意味着不能帮助先稍微清理一下路基,准备一些材料。
能做一点事,将来就少一些活。
况且让他们动起来,不是就呆在那里每天等着领粥,这也是一种管理手段。
法子并不新鲜,张志征都看得出来。
袁可立到了广顺关之后,随即就以左军右都督的身份与麻贵商议好了,明军正式光明正大地出了边墙。
以边军健卒为骨干,以女真老弱妇孺为辅助,从广顺关通往乌拉城,这条路率先开始修整。
“军令明白,这便是打仗,都记功劳!只是修路,总比厮杀要强,只流汗不流血。”麻承训咧着嘴让他们打起精神,随后坏笑着说道,“都是被撇下来不要的老弱妇孺,听说在女真蛮子那边都是奴婢出身。将来这三部之地总要人守,谁若看上了哪个姑娘,可不能直接抢。跟老子说一声,老子自会做主帮你们成个家,免得随军都察御史告到伯爷那里去。”
“千总,两个行不行?”
“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