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一世之名(1 / 4)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4267 字 28天前

泰昌十年就这样到了。

正月初六,山东衍圣公奏疏抵京,奏请由朝廷遣命官官勾祭田,曲阜大成先师庙所需以后概由山东地方列支定额给付。

曲阜知县也再度请辞。

朱常洛看完问王安:“没闹出什么事?”

王安垂袖回答:“族老自缢一人,病死两人,孔府械斗了一场。”

朱常洛笑了起来:“哦?衍圣公久不在曲阜,怎么压下去的?”

“衍圣公舍了自家三处庄田,还有济宁、临清共六处产业,把本支旁支彻底分家了。得旁支之助,本支那些人也闹不大。”

“这么说,没用山东官衙的人?”

“没有。”

遥远的皇帝对曲阜的动静了如指掌,不论这些信息来自山东官府还是王安麾下改革之后的内察事厂。

朱常洛感叹了一声:“千年富贵,毕竟不简单,总有存续之道。”

偌大一族,三条高层长者的“贵命”。于孔氏而言,内部毫无疑问称得上一场“政变”。

除这三条命之外,其他内部流血,可以想象。

但孔尚贤总算是自己也开始破财消灾了,他于族内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论述。

今时今日,他在朱常洛这里能过关。

“去告诉孔尚贤的儿子,三日后拜相,他宜代父观礼。”朱常洛吩咐着,“衍圣公体国之心,朕甚是欣慰。传旨,衍圣公精研格物致知论有成,授太常学士衔,着其于兖州主持泰南书院。”

山东如今共有三个王府改成的书院:济南德王府改成的太学山东书院,这是和太学中学苑具有同等学力、学成可授举人的官学;兖州鲁王府改成的泰南书院和青州衡王府改成的泰东书院,这两个稍次一些,只能授生员。

给了孔尚贤一个事情做,却又不是主持着山东的“最高学府”,朱常洛也算给出信号了。

现在到这一步就可以。

进入泰昌十年,大明已经每个省都至少有一个太学的分院。

随着一届一届的学生学成结业,大明举子和生员正在越来越多。

在新政的大背景下,官绅优免和财计的矛盾终究会被人提出来。

改革该深入了。

这些事就是一房七院这八相们的使命。

朱常洛已经只用作为后盾,坚定地支持。

旨意传出,京官们虽然有些人比较惋惜这场风波结束得如此之快,没能捞到更多资本,但也能接受。

反正态度已经借由这件事表达清楚了。

正月初九的拜相大典要好好准备。

叶向高自不必说。这个春节,他府上门庭若市。

但叶向高也十分谨慎。相位虽好,却也很凶险。皇帝虽明言君臣共治,却也不能容他得意张狂。

一个斋戒焚香、自省静思以待大典就能对客人们避而不见。

说只是八相,但其中有个特殊的人,那就是年轻的定国公。

以他为核心,新旧勋臣们要好好安排一下了。

正月初七,皇帝又在武楼赐宴,这次只有枢密院、治安院的文武参加。

治安院的文臣之首牛应元还在从南京赶往北京的路上。名单虽然是腊月二十五公布的,召他入京的旨意却发得更早。

今天赐宴的重点也不是他,而是在座的在京新旧勋臣们。

“虽不能说一代不如一代,但不孝子孙总是更容易出。”朱常洛对他们的训话很简单,“朕御极之初,先管束你们,以昌明号帮你们挣钱。此后有战,愿从沙场建功的,毕竟只有寥寥数人。现在有了治安院,这是条新出路,但朕要把话说明白。”

治安院体系何等重要?以后,可以说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