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造舰!造舰!(2 / 4)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3499 字 1个月前

螳螂,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是以每每取胜”、“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和“无风不可使”等优缺点。

广船的最大特点就是用铁力木,因此更为坚固。过去的广船,形制下窄上宽状若两翼,在里海则稳,在外洋则动摇。

至于浙江鸟船、苏洋一带沙船,一样各有优缺点。

但共同的特点,都是远洋的适航性。

这没办法。永乐二年起,民间船舶一律改为适应内河航运的尖底平头船,这就让适宜于远洋破浪的船型近乎绝迹。弘治年间,龙江船厂受命制造封舟,结果花费一万五千两之巨,所造“不堪远驾”,这就是影响。

到了嘉靖初年,这才开始在与葡萄牙人的交锋之中渐有改观。到倭寇之乱时,造船业反而迎来复苏。

比如说广船。因为用铁力木制造,因此坚固耐用。为了抗倭,广东不少民间船厂所造广船被编入水师。嘉靖三十五年,广东一百八十余艘广船受命北上剿倭。其后大明在广东沿海也设了五大水寨,构建了一个海防体系,此刻这个体系正在成为南洋舰队的基础。

得嘉靖年间剿倭、万历年间援朝抗倭之便,广船已经备受重视;再加上隆庆年间开关,广东造船行业已经有了新发展。

最近的发展则是皇帝亲自重视的,而这一次,更有长远规划和技术支持。

刘向经出身山西襄汾,他们刘家并不名列一开始的山西十家之列,只能算是外围的第二层。

但刘向经很干练,学得很快。

“臣受命来执掌海贸行,遵奉圣谕,一直在编邀广东阳江等地大匠,又力图博采众长,向博研院供奉请教,只盼能造办出更好用的远航战船、货船。”他在船坞旁边向朱常洛说着,“陛下请看,此前为海防道改建了些战舰,数年来实验无数,如今才算定了一个新型广船。”

朱常洛点着头放眼望去。

船坞之中正在建造的确实是一艘大船,长度已经不比封舟短多少了。

和过去大明海船显著的不同,首先就是风帆系统。大明海船多用硬帆,每个帆都是一个整体。虽然也有优点,但十分沉重,操作起来扬帆收帆很不易。另外,基本都是方帆。顺风时固可借助更多风力,但逆风时灵活性就不足。

如今,这个风帆系统已经吸纳欧洲帆船的方帆、三角帆结合及“分布式”多面软帆的设计,也加入了滑轮绳索操作的体系。

另外一方面,则是船型方面的改变。为了更好地破浪远航,船的底部已经改得更为扎实,水线附近反而比上半部船身更宽。

另外,它最大的奇异自然就是船头下半部突出来的那个部分。

刘向经就十分感慨且眼神复杂地对朱常洛说道:“其余不说,就这个陛下所言之船鼻,臣等和大匠们就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试验之时,小船倒不是十分明显,大船加装此鼻,居然又快又稳。如今陛下亲临,臣等实在十分想陛下指点迷津……”

朱常洛脸上都是笑容:“试过了,确实不错?”

“非常不错!”刘向经十分肯定地说,“铁力木坚固沉重,臣等本以为如此一来船帆难以推动巨船。谁知有了此物,船虽更重了些,帆不加而船行更快,整艘船都稳了不少。”

这是泰昌七年去了大沽的遮洋行船厂之后,朱常洛特别提出来的。

大沽船厂所造海船主要是在较浅的渤海里,沿着海岸航行。而东南沿海所造海船,已经有了远洋航行的需求。

在这方面的各种船行里,朱常洛用了些心思之后就发现一个问题:确实没有在这个时代的任何船型里看到这个船鼻子的设计。

而对朱常洛来说,这个东西则记忆深刻。印象之中,大船都有这么个东西。朱常洛虽然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