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凛冬将至(3 / 4)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3679 字 1个月前

十年左右了。而崇祯朝的天灾连连,那是史书上写了很多的。

王太后得的不是什么大病、不治之症,只是身体原本相对脆弱,这次又受了风寒显得很严重。

朱常洛在仁寿宫这里陪了她很久,随后才去李太后那边问候。

李太后已经在佛堂礼佛数日为他母亲祈福,朱常洛自然要表示感激。

“皇帝为了祖宗江山社稷不辞劳苦,南北奔波,祖母也帮不到你什么。”李太后长叹一口气,“但盼菩萨在天之灵,怜皇帝一片仁心为国为民,保佑她早日康复。”

朱常洛默默点了点头。

“皇帝也是。”李太后看着他,“太子年幼,皇帝虽然龙体康健,但还是要好生调养,不可过于劳心劳力。大明这万斤担子都在皇帝肩上扛着,纵有神佛庇佑,总要防着万一。如今北疆也定了,江南也去了,该歇一阵才是。”

朱常洛知道她说的只是自己的身体情况。

就算再怎么笃信佛法,但生老病死的事,谁说得准呢?

也是朱常洛太“孝”,朱翊钧这个长寿家伙也给整到提前十几年到阴间与朱家列祖列宗团聚了。

若是细细看去,除了太祖、成祖和道君,其他列祖列宗寿命都不长。

仁宗四十七去世都算“高寿”了,宪宗去世只四十。剩下的英宗三十七走了,宣宗、孝宗、穆宗都是三十六归西,武宗只活了三十一年。景帝虽然有另一重原因,但去世时确实只有二十九。

这么一对比,朱常洛虽然还没到三十,但李太后眼神里已经出现了个“危”字。

这既是由于王太后急病带来的担忧,也是由于她知道这个孙儿如今做的事有多重要、多耗费心力。

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不说大明中兴、再续国祚可能告空,天下官绅若欺太子年幼,又设了诸相,焉知将来会如何?

“祖母也已经六十五了。皇帝,你身肩重任,一定要好生保重龙体。这大位,皇帝坐得越久越好。太子要好好教养,万不能出了岔子才是!”

“孙儿记住了。”朱常洛郑重点着头,“孙儿也知道轻重,御极以来都用心身体。酒色二字,都有节制。改制拜相,也是避免殚精竭虑耗费心神。祖母万勿过虑,孙儿还盼祖母长命百岁,亲眼瞧见大明兴旺、四海升平呢。”

“那就好。”李太后终于笑了笑,“你一路奔波劳累,也早些去歇着吧。这十年余,你已经做得极好极好了。剩下的事不必太着急,一定要记着龙体为重。”

朱常洛从慈宁宫出来之后,这才有心看着久违的紫禁城风景。

皇帝这个职位,确实很容易把人的身体搞垮。

有的是因为放纵,有的是因为心力交瘁和其他各种原因。

反观众臣,朝堂上六七十岁还身体倍儿棒的不知多少。当然了,那也是不断淘汰的结果。身体差的,早早就倒在了进步的路上。

而皇帝没得淘汰,淘汰了就是下一个皇帝了。

大明朝除了朱元璋这个精力旺盛的无情政务机器,朱棣和朱高炽这对父子都算各有分工。一个征北大将军,一个后方监国,这才都混了个相对高寿。

剩下两个高寿的,都是心大的祖孙俩。道君一手帝王心术玩得溜,他能心宽是因为根本不把民生疾苦当多大回事;朱常洛他爹,那就是宅家一念起顿觉天地宽。就算纵欲不已,少年时被严格要求、用心培育打下的身体根基还是助他扛了那么多年。

现在帝位由朱常洛坐着,他要来到大明皇帝三十到四十这个病亡高发时间段了。

即将虚岁三十的朱常洛在生母急病的时间点回到了京城,宫里宫外在关注太后病情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像李太后一样想到大明天子的寿数数据、琢磨着如今这位圣君也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