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成熟期蒸汽机(2 / 4)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3406 字 1个月前

过去主要是各位道长在尝试,但如今也有了不少发现。再要精研下去,就不能仅凭道长们的心得了。”

“好,总算是走到这一步了。”朱常洛十分赞同,“朕改工程机械大学校为理工大学院,便是要着眼这一点。万物相化,其中奥妙非凡。这件事,随后回京了就商议。”

化学的研究,一直到此时此刻也只能凭借经验来多尝试。要真正构建起这门学科,首先就得深入到微观的层面,比如说各种物质的分子式,什么质子电子,这种时代怎么做得到?

但总归到了要窥探其本质的阶段。

有这个进展,还是因为研制蒸汽机过程中对热、力等诸多方面的钻研和应用。

看看化工园只是顺路,御驾继续往丰润县城南郊的机械所去。

蒸汽机才是此行重中之重。

……

原型机其实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制成。烧出蒸汽,通过活塞产出力量带动外部需要使力的工具,这原理并不复杂。

依托大明军工园加工那些比以前精密得多的炮铳所积累的经验,研制出原型还是相对顺利的。

但它如果没有很高的效率,燃料消耗太大,那就不会体现出优势。

还有,安全性、调解它输出力量的大小、它本体构件的大小,这都关系到它能不能应用在更多场景。

朱常洛的龙纹皂靴也不免沾上了煤灰和土,但他还是来到了其中一个矿井的进口。

探头望去,井口幽深。朱常洛侧耳倾听,耳畔传来有节奏的“哧——轰——”声,那就是伫立在这个提篮井口旁边的一台蒸汽机发出的声音。

“这些都是老式的?”他转头问这开滦煤厂的总工程师邹瑾。

如今已经不再有匠籍,而原先的大匠则都冠以工程师的称呼在各处任职领薪俸。

这个邹瑾原先便是熟知采煤之法的大匠,而且颇为年轻。其后参与蒸汽机研制时,不过三十四岁,如今也正在壮年。

他恭敬地回答:“正是。机械所研制出的机器,都在煤场这边试用。该怎么用,臣也要提出想法。”

“你说说看,如今用在哪些方面了,成效如何?”

“是。最早用的便是最头痛的问题,矿井里的积水……”

蒸汽机要烧煤,最早能开始尝试使用的必定就是煤矿里——就近嘛,成本低。

采矿时,由于深入地下,总难免会出现渗水、积水的状况。

如果不及时排出,矿下作业就会越来越危险。

但深处地下,排水是一个大难题。没有蒸汽机之前,自然只能靠人力畜力,而最开始的蒸汽机功率很低,也就只能用来抽水,还抽不了太深处的水。

“前年底的这一式,就能一次从三十多距的深井里把三千斤煤提上来,从底下上来不过一分多钟。再加上卸运,两个提篮轮流用,一个小时足可拉上来五十万斤煤,每口井一天可采煤六百万斤,足有万历年间七倍多。如今厂里共有十六口井,但只用了两台这一式机器,不然井底来不及挖。若要都用上,再有新式机器能下井开凿,来得及采也来得及运……”

朱常洛当然知道工业化开采的效率有多恐怖:“难处在哪?”

“自然是这一式总得用一阵就停一阵。”王徵在一旁解释,“这还是一边用一边浪费许多蒸汽之后,不然会炸开。它也太大了,不好运到井里。若在井里开凿起来,又得时时挪动。若用斜井,那便要像陛下所说铺设铁轨入井,机器置于铁轨之上。”

“排风也在用?”朱常洛指着远处一个连了大皮管的蒸汽机。

“正是。鼓风入井,另有一出再抽井内邪气出来,都是最早的老式。”

“用起来便好,冶铁厂那边就是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