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内战”(1 / 4)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4112 字 28天前

“与民争利?呵……”

奉天皇极殿里,朱常洛冷笑了一声,把一道题本摔到了御案上。

“物议纷纷,陛下,此事不可不防。”总御台谏大臣汪应蛟肃容说道,“诸省右都御史所奏,绝非全貌。纵有银号及执政府不断宣讲,如今最难平息之处,实是百姓惶恐。”

“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事。”

朱常洛看着面前的八相还有大明银号总务王衡,又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题本。

现如今官制大改,题本已经只有一房七院能以衙口名义向皇帝上。

而地方官员若有公务,除了向中枢呈递往来公文之外,自然仍能通过都知监向皇帝呈奏本。

刘若愚那里收到的奏本数量远多于此。

应该说:自从朱常洛登基以来,只有这一次是绝无仅有的劝谏狂潮。他们自然不敢说阻拦新钱法,只是呈禀难处,请求宽限时间缓缓施行——不论是那些真心在推动新钱法的,还是有其他心思的。

现在确实是“良机”。外滇之战虽然已经鼎定胜势,但毕竟还没完全结束。东瀛之战仍在引而未发,还没到达后勤压力最大的时候。

对于威望已经达到如此高度、皇权已经稳固了近二十年的朱常洛来说,这种情况属实难以想象,至少超出了八相之前的想象。

袁可立有些担心,看了看担任太常宰的熊廷弼。

两人是老搭档,现在熊廷弼没有进入枢密院,却担任了进贤院的首臣。

朱常洛也看了看熊廷弼,但随后问的却是叶向高:“百姓会有惶恐,因此才勒令地方一定要宣讲清楚。但如今这形势,不是无缘无故吧?”

叶向高双眼血丝密布,最近这些时日自然没有休息好,甚至可谓是心力交瘁。

眼下箭已离弦,他虽然不是张居正、王锡爵那种果断的干臣,却也希望能做好皇帝的“总经理”,把钱法这项可谓新政最重要一项、收官之环做好。

雄才大略如太祖、成祖年间,钱法都只是日渐败坏。

而钱法实则关系到朝廷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税制。

他语气颇为喑哑地说:“自非无因。只是陛下,这个难处不好解。就算官产院全力相助,宗明号、昌明号都放手施为,也是无法。因担忧钱价,大小商人谨慎应市,朝廷又不能令其强买强卖。震荡之下,今年工商税银还要大受影响。眼下夏粮开征……”

朱常洛有些不满:“朕说过,卿等该是与朕同怀强国富民之志。既然如此,还是直指症结所在。”

叶向高满脸无奈:“陛下,就算进贤院礼法部、鉴察院大肆督查,钱法千头万绪,征讨正当时,中枢和地方人事又岂能动荡?”

“那就坐看舆情汹汹,甚至退让?”

“岁入咬咬牙,也就罢了。”叶向高苦涩说道,“各地多办些案子,也只是震慑富商大户。可百姓现在买卖艰难,以至于多地开始以物易物,价格又渐有匪夷所思之势。仓促之间,怎么填上这个缺口?”

今天朱常洛召集了他们所有人,就是因为如今这个形势。

新钱法开始宣讲之后,纵然新铸钱看着非常好,但在过去制钱、私钱、碎银、银锭完全过渡到新钱通行的这段时间里,货币价值的波动却一定是会客观存在的事实。

而一方面是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又可能确实是最后的抵抗尝试,再加上又确实有无数人真心担忧新钱信用,因此就形成了如今的形势。

这当中当然有人在沟通甚至串联,不然不会出现几乎遍布整个大明的民间商行缩减交易规模。

或者说不应该叫缩减,而是交易时已经基本只认银子和过去的官方制钱。

新钱法尚未正式全面施行,但民间很快就不接受私钱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