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精确到小时的“D日行动时间表”。
这份计划,与之前推演的方案高度一致,但此刻有了情报支撑,显得更加具体和冷酷:
第一阶段(H时 - 夺取神经中枢): 最精锐的俄共突击队,将分头同时强攻斯莫尔尼宫、电话电报总局、中央广播电台。德军将提供这些建筑的详细结构图,甚至包括通风管道和地下线路的走向。
第二阶段(H+1至H+4时 - 控制生命线): 起义部队分区占领预定的次要目标,如警察局、发电厂、主要桥梁,同时,在电台被占领后,日丹诺夫必须立刻发表《告全体人民书》。
第三阶段(H+4时以后 - 粉碎抵抗与外部介入): 预计此时白军将组织反扑,计划要求起义军依托占领的要点进行坚守,同时,博克集团军群的炮兵将根据提供的情报,对白军预备队集结地、炮兵阵地进行精确打击,随后,德军精锐小分队将沿着预先标定好的,抵抗最弱的路线快速突入城内,与起义军会师,共同肃清残敌。
信号与识别:再次强调了红色臂章的重要性,并规定了简单的灯光信号和无线电呼号。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几乎考虑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制定了预案。
它像一部精密的机器,而德米特里和他的同志们,则是这部机器中预定好的齿轮。
会议结束时,已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德军联络小组带着满载情报的地图和详细的行动计划草案满意地离开,去他们的通讯站与城外联系。
地下室里,只剩下俄方人员,他们精疲力尽,气氛沉重。
德米特里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捂着脸,肩膀微微耸动。
尽管之前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成果,但当他亲自体验到的时候,他依然感到一种巨大的屈辱和空虚。他们追求的革命和解放,为何会以这样一种将自己国家军事机密拱手让人的方式开始?
日丹诺夫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他的脸色同样苍白,但眼神深处,那团火苗还在燃烧。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钢索。
脚下是万丈深渊,一端是萨文科夫的暴政,另一端是德国人精心布置的陷阱。
他们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走下去,并在这条钢索上,找到那个能让他们和俄罗斯获得真正新生的平衡点。
从德皇的司机开始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