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的一扇窗户打开了,这才与薛梅相拥着钻进了被窝。
我从手机 上查好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间后,就要睡觉。薛梅笑着说道:“住在总统套房里,你就这样轻易浪费这个大好时光吗?”
我轻笑一声,说道:“岂能放过你!”说完一下子把她搂过来,二人狂热地亲吻起来--
房间外,是黄河水“哗哗”地流趟声。
一觉醒来,是被手机的闹钟叫醒的,我们快速穿戴好衣服,夺步而出这个小院子,向不远处一个小包跑去,刚刚跑过小山包的东侧山体后,恰好看到一轮红日正缓缓升起,阳光刺破晨霭射出万道光芒,倾泻向这座安静的古村落,古村西边是起伏的贺兰山余脉,群山下的黄河像一条金色丝带弯弯曲曲由西向东流淌,它从黑山峡呼啸而出后,自此进入宁都,形成一个“U”型“臂弯”,揽着南长滩。站在这个小山包上向北眺望,古北长滩村尽收眼底。
古北长滩村落位于宁都省中林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西南32公里处的黄河北岸,由相邻的四个自然村组成,当地俗称“北长滩”。黄河将北长滩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黄河以南与中林香山乡黄泉村相连,东与常乐镇大柳树村相邻,西与南长滩村相接;黄河北岸西靠甘卫省景泰县翠柳沟村,东靠迎水桥镇孟家湾村,北部越过山脉与迎水桥镇长流水村相邻。这里地貌为祁连山余脉构成的基岩石地,属于黄土高原与北部沙漠过渡地带,多有东西向排列的鱼脊状山峰组成,逶迤连绵,岩石裸露,土壤瘠薄,为干旱性荒漠气候,气候干燥,雨水稀少,生长有耐旱植物。
北长滩古村落靠山面河,沿黄河北岸为带状分布的农田和茂密繁盛的果木园林,在较高的台地之上为村落居住带,房屋多座北面南集中而建,整体自西向东分布,由南向北阶梯状不规则错落排列。“天下黄河富宁都”,横贯中林市182.4公里的黄河,安静平缓,成就了中林“沙漠水城”的称号,也造就了这里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一片土地,因黄河而兴,也因黄河而灵秀。
中林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一边是无际黄沙,一边是丰茂绿洲,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黄河,中林市这朵“沙漠之花”能否如此娇艳盛放。
卫星地图上,有更为直观的景象。黄河进入中林市后,沿着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蜿蜒穿行,黄河之北,是荒凉的沙黄色,黄河之南,是郁郁葱葱的碧绿,反差强烈。因为独特地势,中林市成为黄河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黄河水通过一条条古渠,滋润着中林大地。一条浩荡大河,隔开了沙漠,造就了绿洲。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黄河从青藏高原而出,时而蜿蜒盘旋,时而呼啸奔腾,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与上游不同,进入宁夏后的黄河,变得平缓开阔,造就了这里的‘塞上江南。中林独特的地势,成就了今天的沙漠水城。对于上游的甘肃、青海而言,周围地势高,河道地势低,黄河水利用难度大;而到了内蒙古河套地区,地势又变得过于平缓,不利于排水,土壤容易盐渍化;在中下游地区,黄河河床不断淤积,形成高于地面的“悬河”,利用率也大大降低。唯独在宁都省,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的地势,最适宜引黄灌溉。也正因如此,宁都的引黄灌溉渠道,成为我国最古老的黄河水利工程之一。中林市的美利渠、寿渠、角渠、跃进渠、七星渠等5大干渠,418公里的渠道,造就出了卫宁平原的苍茫绿洲。
古渠流淌出沃野千里,也造就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我和薛梅找了一块地势较高的巨石坐了上去,坐在这黄河边欣赏着日出,凝望这带着苍茫而又荒凉的大自然,内心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我说道:“薛局长,我们一边欣赏日出,请你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