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隐约可以瞧见里面的人正在观赏着河上美景。
可就在这时,不远处虹桥上的人群中发生了一阵骚动。好像有一个穿着杏黄色衣衫的少女在前头跑着,后面有几名黑衣男子正紧追不舍。
发生了什么事?茶摊上的都抻着脖子往虹桥上望。
孙延召也是爱看热闹的,抓了一把茶博士赠送的干果子,也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事。
就在这时,桥上风云突变,那虹桥的对面也来了几名黑衣男子。
那杏黄衣衫的少女,眼看两边都是人,已是无处可逃,竟攀上了木护栏上,作势要往下跳。吓得周围传来了一片惊呼声。
这虹桥横跨汴河,采用的是无柱木质拱桥设计,以巨木榫卯箍扎而成,不施一钉一铆,仅以绳索捆扎形成贯木拱结构。长有二三十步,与水面相距大概足有三层楼高。
这杏黄衣衫少女站在木护栏上,望着流动的水面,吓得两腿打颤,一时也不敢往下跳。而两边的黑衣男子已然合围了过来。
边上有些起哄的闲汉,喊道:“跳啊,快跳啊,他们追上来了。”
那杏黄衣衫少女可能在心中认定了,被黑衣人抓去比死还要难受,不如就这样一了百了算了,说着一闭眼,就要往下跳。
继续阅读
这时一着青衫的汉子,大跨步地冲了上去,一把拽住女子的腰带,直接给拉回了桥上,怒道:“有何想不开的!光天化日之下,强抢良家民女,就不信没人给你做主!”
这群黑衣人围了上来,领头沉声道:“这位相公此言差矣,我们可不是强抢良家女子,此女是我家主子买的养女,大家请看,这有私契!”
这黑衣人拿出一张纸来,象征性地给四面看了看。那青衫汉子,上前一步,抢过查看,只见上面写着:
立出典女,契人王阿大,开封府浚仪县人,今因年荒粮缺,夫妻染疾,情愿将亲生长女二姐(年十三岁,五月初三卯时生)典与专氏名下为养女。三面言定典身铜钱叁拾贯文整,其钱当日收足。
契约铁律:
一、此女任凭专家更名使唤,打骂生死概不过问
二、典期拾伍载期内不得探视,期满备原价取赎,过期永绝归宗
三、若有走失逃亡,原媒保人带捕,父兄协拿送官.
四、异日专家转典或婚配,悉听尊便,不得阻挠.
立契人:王阿大(指摹)
原 媒:赵寡妇(画押)
见 证:当铺陈掌柜(画押)
代 笔:测字张瞎子(画押)
乾德五年三月廿日立死契。
这汉子看了半晌,面色越发阴沉。
这份文书,确实做的滴水不漏。如今的《宋刑统》中明确说明,良人不得为奴。所以理论上不许卖女,更加不许卖女为婢。
所以这类文书,要么伪装成婚书形式,以收取嫁妆之名变相卖女,刻意不标注赎回,形成事实上的绝卖。要么就像自己手上这份伪装成了过继的养女文书,更以“典”替代“卖”,同样规避《宋刑统》中良人不得为奴。
可这份文书中的四条契约铁律,其实与奴仆无异。
此时那杏黄衣衫的少女哭喊道:“让我死啊,我不要去专家为奴!”
旁的人一听是专氏,各个都成了哑巴,生怕沾染了这事,纷纷往后倒退。
那领头的黑衣人,冷声道:“可看好了?此文书印鉴经官府验准,已经生效。还劳烦把这文书归还于我。”
那青衫汉子,虽不情愿,可也知对方所言非虚,文书滴水不漏,已然生效,再挣扎也是枉然。他侧头看向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少女,虽是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黑衣人见没人言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