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灭国级工程(2 / 4)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4022 字 29天前

集中诱杀。

如今朱常洛和朝廷有心备灾,手段自然更加丰富。

只是需要更加重视。

叶向高等人自然立即表态。

朱常洛则继续说道:“北方当真要多备粮了。如今灾情还算应对得了,但朕担忧后面愈演愈烈。博研院那边,朕会命他们分出一些人钻研如何把米面储存更久、加工制成应急食粮。粮食不愁多,最主要还有海运、陆运。河运得防着封冻越来越久,其余不论,蒸汽机既成,有件事尽管要耗费大工,但朕以为该筹划做了。”

算算时间,如今距离他所知的明亡只有不到三十年了。

这意味着接下来灾害会更频繁爆发。而这小冰河期持续时间很长,并不是说清初就立即气候转暖。

朱常洛想额外布置的两件事,一件就是海运体系的进一步强化——海总比内河更难以封冻,至少从南洋不断购回粮食来这一件事得扩大规模。

另一件事则是陆运。一直以来陆运就是既慢、损耗也大。

但蒸汽机既然已经有了,铁路得提上规划日程,至少要贯通从湖广到京城的这条线。

以如今的建设能力,这当然足以堪称“灭国工程”。

叶向高等人听完朱常洛的想法,自然立刻大惊失色。

“陛下,此等大工,实在不知将要耗费多少人力钱粮。如今徭役已改……”

朱常洛却冷酷地说道:“朕已经想好了。若要少添民间疾苦,这事所需人力便求诸外。”

袁可立反应得快,试探地问:“陛下是说……”

“不错!”朱常洛说道,“东瀛、外滇、南洋……战俘之外,再允他们的一些权贵募工来大明应差役。虽仍旧不必太过苛待,但所耗钱粮总比从大明募工要少一些。况且若当真大灾不断,百姓生计艰难,还可以以工代赈。哪些活计轻松些,哪些活计劳苦一些,分门别类,提前做好规划。”

长城、运河……浩大的工程下,总有累累尸骨,这个免不了。

即便是技术能力非常强的后世,这种级别的基建也一样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事故。

朱常洛所考虑的无非是不要因为这么大的“灭国级别工程”让普通百姓产生更大负担。但事有两面,既然如今的大工是雇募,其实也有相当多的人会像治河那样应募劳作。

所以朱常洛才要求他们把规划和安排做得更细,把这项大工程所需要的劳力分门别类。

轻松一些的让大明百姓来做,更危险、辛苦的,那就用更便宜、更无奈的人。

譬如即将会出现的外滇、东瀛战俘,甚至那边的普通百姓。

这种“跨国劳工”生意,南洋诸藩和将来的东瀛,一定会有人愿意做。其中的血汗钱,当然大多被能够参与这个生意的外藩权贵得到。然而在人力几乎低廉到只用管饭的这种时代,这就是朱常洛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历史自有其必然性。

不想苦自家百姓,就要苦异族。

就如同大洋彼岸的铁路下所埋华工、棉花田里被鞭挞的内个一样。

“陛下,如此大工,实在远高于黄河大铁桥。如今两大远征,外滇之役倒还好,远征东瀛造舰……”叶向高觉得账实在算不过来,毕竟听皇帝的意思已经很紧迫了,可能明年规划好、后年就得开工建设。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朱常洛则很坚定,“头两年,自是先花得多一点。但好处是,积累大工经验,培养出一大批熟练工。等东瀛到了下一个阶段,说穿了便是抄没。以其一国之富,财源不是问题。粮源源不断买,现在存不下的,又能卖过去。等西洋的商船重新到了南洋,把更多的瓷器、丝绸、茶叶卖出去,银子就进来得更多……”

详细地说完自己